一位年輕的畫友,給我看他的一個折扇,那個扇面上畫的是一幅淺絳山水,格調古樸而又清新。顯 示出作者有傳統功力的修養。作者是畫家劉金河。由于近幾年來,我年歲日增,很少參加省里舉辦的美術活動,因而對這位畫家只是依稀記得似乎在某本畫冊上見過 他的作品但并未謀面。從這柄折扇上看來,用筆老到,章法疏密有致,色彩處理淡施雅逸。我以為作者是一位上了年紀的畫人,以至后來友人引見金河,才知道他是 一個剛剛進入中年的人。這個年齡段,在國畫家的行列里,他只是年輕的一代。以后陸續看到他的一批作品,才感到他確是一位頗具功力、頗有潛力的十分勤奮的畫 家。我之所以得到如此印象,是由于我首先看到他非常認真地臨摹一批古代大家的名作,如范寬的《溪山行旅圖》、郭熙的《早春圖》、趙孟頫、文徵明、唐寅、王 原祁……等人的作品。一絲不茍的追摹前賢,僅此一點,就足以使我感到難能可貴而意外的驚喜了。因為在當前的畫界,受到物欲的沖擊,有不少畫人畫風浮躁,急 于求成,作畫率意為之,很少推敲鉆研,僅在口頭上空喊繼承傳統,但在實踐中象金河這樣踏踏實實地下一番笨功夫的確實是不多見了。
畫家劉金河正是由于有這樣踏踏實實的學習態度,因而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本功夫,他之所以能寫能工,揮灑自如的創作,就不難理解了。
金河學習古人,并未止步于臨古,而是學習古人的嚴謹畫風、筆墨技巧,用來創造自己具有時代新風的作品。由于多年來的勤奮刻苦,因而陸續創作出一批又一批的佳作,參加展出、獲獎、贏得人們的喜愛,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。
金河的作品,風格是和手法是多樣的,題材也比較廣泛。有直接來自寫生素材的寫實作品,也有將 客體對象經過處理的而富有濃郁變形裝飾趣味;有畫面充實,滿紙云煙的層巒疊嶂,也有截取一角景色的簡練篇章;有水墨為主的綿密細致,也有濃彩重色的金碧交 響……,如此等等。不難看出,他正在奮力求索,尋求多種多樣的手法來磨練自己,使自己的作品被藝術趣味多樣的欣賞者所接納,這是劉金河的又一優良畫風。因 為在他這樣的年齡階段,不宜過早的固定自己的畫風,而是需要一種不斷創造、不斷超越的精神,以便在今后的歲月里找到適合自己學養、個性、氣質的更加成熟 的固定風格。
對于這本畫集中所收集的作品,我懷著喜悅的心情寫出以上的簡略觀感,也作為對作者的希望和祝愿,并以作小序。 2008年9月22日
(作者是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、安徽師范大學藝術學院名譽院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