魚是大家非常熟知的水產(chǎn)品。品種繁多。畫魚的方法也極為豐富。在此僅介紹一下怎樣畫魚。
魚顧名思義主要是以水、墨來作畫。墨色的變化是十分豐富的。它的變化來自同水的結合,從而產(chǎn)生出干、濕、濃、淡的效果。所以,要想畫好魚,就需要在反復的實踐中,掌握水和墨的特性,掌握各種魚的形態(tài)特點。這樣才能運用自如,得心應手。
魚生活在水中,常常處于一種動的狀態(tài),不可能停下來任你去觀察,在畫的過程中也不可能是看一眼畫一筆的。所以畫寫意魚應先從大的動態(tài)畫起。
現(xiàn)分步驟介紹如下:
首先一筆畫出魚的背部和尾部的基本動勢。筆可以選擇較大一點的。筆上的水份應飽滿一些。筆的形態(tài)應呈扁圓形。筆上的墨分濃、淡兩面。筆的上面墨色應重一些,越接近下面墨色越淡。落筆時既要沉著,又要大膽,充分利用毛筆上下含墨量的不同,自然生動地表現(xiàn)魚特有的質(zhì)感。畫到魚尾部時,因為筆上的水份已減少,用筆可以加快一點,這樣會出現(xiàn)一些“飛白”,更能增加尾部的動感。用同一支筆畫出魚背部的另一半,所不同的是要將筆的上下兩面的位置轉換一下,變成里重外淡,同時應把魚的背鰭畫出來并要畫得有力度。因為鰭有骨質(zhì)之筋,比較堅硬。切忌畫“死”畫“平”要有一定的變化。魚的動勢已定,就可以畫魚的頭部和嘴部。嘴的大小要根據(jù)魚的種類和魚的大小來定,嘴的張合要根據(jù)魚的全身動勢而定。畫時可以有所夸張,但不能畫得太大或過小,要適合各種魚的特性。畫嘴用墨不宜太重,要使人感到它是有一定厚度,頭部的用墨要同背部有機統(tǒng)一在一起,切不可脫節(jié)。
在魚的頭部墨色已半干的情況下,可以把眼睛點出。畫眼要用較重的墨,應先畫眼圈。筆上的水份不宜過多,點眼珠一定要慎重,須根據(jù)其全身動態(tài)來決定其位置,使之能夠起畫龍點睛的作用。眼部畫完之后,可以用淡墨勾出魚鰓,線勾得要活而簡練,又要同頭部完美地聯(lián)系起來。用中墨畫出魚的胸鰭、腹鰭和尾鰭。在腹鰭時要注意不要同腹部連接得太緊。要留有一定的距離,這樣能使畫出的魚更顯得空靈透明。另外胸鰭、腹鰭和尾鰭的大小應加以區(qū)別,切不可平均對待。尾鰭的活動方向一定要根據(jù)魚的游動方向來定,使其恰到好處。一幅完整的作品,要有呼有應。一條魚有時會感到有些“孤單”,所以可以畫兩條魚同游相伴,加之隨風飄浮的水草,使畫面充滿生機。魚兒瞪大驚奇的雙眼,觀察著周圍的一切,在融融的水中自得其樂。
上文只是介紹了畫寫意魚的基本方法,供大家參考,不可視為固定模式。該怎么畫魚是每個畫家在實踐中創(chuàng)造出來的。每個人都應根據(jù)自己的需要去尋求不同的表現(xiàn)方法。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的花鳥畫不斷前進發(fā)展,并有所創(chuàng)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