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花又名“五福花”是中國傳統名花,她象征著快樂、幸福、長壽、順利、和平。梅花不僅是清雅俊逸的風度使古今詩人畫家為它贊美,更以它的冰肌玉骨、凌寒留 香被喻為民族的精華而為世人所敬重。中國歷代文人志士愛梅、頌梅者極多;梅以它的高潔、堅強、謙虛的品格,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。在嚴寒中,梅開百花之 先,獨天下而春,因此梅又常被民間作為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征
古代擅長畫梅花的畫家
- 宋徽宗 趙佶 臘梅山禽圖 圖中畫一枝蠟梅,彎曲有致,枝梢有數朵 梅花已然開放。兩只山禽似被畫面外的什么所吸引,正顧盼觀。畫中彩墨工細,運用自如,細筆勾花、枝,設色清雅。山禽刻畫細致,神情逼真。構圖疏朗明快大 方。
- 北宋畫家仲仁(1086-1093出家為僧),始創墨梅畫法,有“墨梅鼻祖”之稱,將枝干虬曲、疏影橫斜之神態勾勒得淋漓盡致。
- 巖叟,生卒年不詳,即北宋王巖叟。字彥 霖《宋史》有傳,未稱其擅畫,或為畫家之號。南宋宋伯仁,號雪巖,擅畫梅叟或即宋伯仁自號,待考。圖中畫盛開的梅花,樹干上墨書有巖叟”二字,應是作者的 名或號。從畫風上看,不似北宋,或為南末后期至元初之作。以北宋王巖叟為作者,不足為信。此圖運筆道勁有力,構圖疏密有致,枝條穿插,富有韻味,具揚補之 遺法,為補之傳派中上乘之作。
- 元代王冕(1287-1359年),以墨梅詩、畫聞名于世。別人畫梅,多寫老干疏枝。而王冕多寫嫩枝,突出梅花的清拔,似有風拂欲動之感。其畫梅 代表作有《梅花圖軸》。
- 明代陳老蓮畫梅,其枝干老辣渾厚,而又不失典雅俏麗。清代畫梅高手,要數揚州八怪中的金農、李方膺、汪士慎等。金農畫梅,不疏不繁,獨創一格。
- 李方膺畫梅尤精,有印章曰“梅花手段”。常題梅花詩,識者謂“李公為自家寫生。”
- 汪士慎畫梅,簡枝繁花,有空里疏香,風雪山林之趣。老年失一目,尚能揮寫自如,自稱“尚留一目看梅花”。
近代擅長畫梅花的畫家
王成喜,其巨幅佳作在北京的中南海勤政殿(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室)、天安門城樓中央大廳、人民大會堂三樓中央大廳、釣魚臺國賓館、毛主席紀念堂、外交部貴客 廳等,國外的諸多總統府、皇宮、國會等重要場所的主要位置均有陳列懸掛。并被國內外的諸多美術館、博物館、知名人士收藏,其中懸掛在日本國眾議院貴客廳的 巨幅(200cm×400cm)紅梅《香遠圖》,是日本國會中懸掛的惟一一幅外國人的畫,成為中日友好的象征。
原載:99字畫網(轉載需以鏈接方式注明出處,以及本聲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