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一輩畫壇大家劉紀,自幼熱愛自然,癡迷繪畫。1957年畢業于淮陽中學高中班,該校校長滕崇文鑒于他勤奮刻苦,喜愛繪畫,便推薦他到朱仙鎮年畫傳人郭泰運創辦的“泰盛”年畫店,學習年畫。年畫,是我國的民間傳統藝術,而劉紀在“泰盛”的眾多徒弟中又是佼佼者,他繪制的仙佛人物、戲曲故事、朝官鹿馬等吉祥圖案,備受師傅的稱贊和眾多顧客的歡迎。因此,劉紀在學習繪畫之初就將自己的根基深扎在民間藝術的沃土之中,給他未來從事國畫研究與創作打下了良好穩固的基礎。
劉紀教授(1941年~)
1961年,適逢郭泰運師傅應邀赴南京、蘇州等地講學傳藝。為了提高劉紀的繪畫知識和加強藝術實踐,郭師傅決定帶他同行。這樣,在師傅的耳提面命下,劉紀在藝術理論和創作實踐上都得到了顯著的提高。更難忘的是,在一個炎熱的夏日,郭泰運師傅帶著他步行十余里,拜見了大畫家陶冷月先生。二人早年鄭州相識,久別重逢,興致都很高。一見面,二人便吟詩作畫,相互切磋起來。陶冷月先生那浪漫飄逸的月色山水和空靈簡約的花鳥,使年輕的劉紀大開眼界,敬佩不已。不僅藝術境界得到升華,更領悟到繪畫技巧對藝術創作的重要。這次兩位前輩的藝術際會,不僅深深烙印在他的腦海,還對他立志終生從事藝術創作,以至后來長期扎根中原,汲取祖國山河的精華與神韻,從而形成自己特有的藝術風格,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
陶冷月先生見劉紀年輕好學,鼓勵他前去報考浙江美術學院,郭泰運師傅更是積極支持。于是劉紀只身前往杭州,不久就順利考取了這所學校的國畫專業。
浙江美術學院,即現今的中國美術學院,其前身國立藝術院成立于1928年,是中國第一所綜合性的國立高等藝術學府,由蔡元培先生倡儀創立。
劉紀與潘天壽先生(1962年 浙江美術學院)
西子湖畔的校園,風景優美,是習畫和寫生的好處所,當時的院長正是潘天壽先生,潘老經常在晚上為全校師生舉行藝術講座,還時常對國畫系的同學創作進行檢視和點評,潘老對待藝術一絲不茍,發現問題,會集中講解,深入淺出,從畫論到畫法,講解的很透徹。經過一段時間的觀摩研究,劉紀的學業大有進步,不僅系統學習了藝術理論,在繪畫技法上也有了顯著的提高。
劉紀在《硯池隨筆》中說:“來到浙江美院,我最大的體會就是名師對書畫家的成長太重要了。”他將學年畫時畫的花卉給潘天壽先生看,潘老看了很高興,覺得畫得不錯,并鼓勵劉紀在國畫創作中多吸收民間藝術,還送給他一本圖案畫法供他研習。
晚年的劉紀,畫風日漸成熟,劉紀全面繼承和發展了齊白石、吳昌碩、潘天壽的大寫意風格,師古而出新,開創了自己的獨特畫風。其繪畫主要以花鳥畫為主兼畫山水人物,并以大寫意作品最為精彩,其繪畫大開大合,瀟灑自如,筆墨酣暢淋漓,古樸醇厚。章法更是觸興而構,添墨點色,皆隨性而來,氣息流暢通達,自然渾成。
劉紀一生致力于藝術創作與教育事業,曾擔任鄭州大學美術學院國畫系教授、中國書畫家協會副主席等職務,對中原地區的書畫藝術有著重要的影響,其一生不僅培養了許多優秀的藝術家,而且通過自己的創作實踐推動了中原地區書畫的發展。

《劉紀畫集》典藏版 人民美術出版社
劉紀簡介
劉紀,當代書畫泰斗,中國花鳥畫大師,美術教育家,中原畫派創始人之一開派元老,“中原五老”之一,1941年生,祖籍河南周口,齋號隱拙齋。1961年得陶冷月先生舉薦,同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(現中國美術學院)中國畫系,師從潘天壽。曾任教于鄭州大學,藝術教研室主任 國畫教授,中國美術學院,清華美術學院,人民大學美術學院,魯迅美術學院 特聘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西泠印社社員、中國畫學會理事,潘天壽基金會藝術委員會委員,獲國家人事部、中國文聯授予的"全國德藝雙磬文藝工作者"榮譽稱號,獲河南省授予的"河南省德藝雙馨藝術家"榮譽稱號。
1995年,劉紀在香港獲得亞洲唯一的英國皇家藝術學會亞洲卓越藝術家獎、并獲聘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外籍院士。
劉紀的創作觀及其對中國畫的理念,體現出關照自然、高逸靈秀的人文情懷,他的作品在國內外廣受贊譽。其作品被毛主席紀念堂、人民大會堂、中國美術館、炎黃藝術館、中國印學博物館、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等專業機構收藏。
主要展覽:
1991年,劉紀畫展 中國美術館;
2004年,水墨傳承 劉紀師生作品展 全國政協禮堂展覽館;
2008年,墨語童心 劉紀從藝50年作品展 鄭州美術館;
2021年,為慶祝其八十壽辰,北京、河南分別為其舉辦畫展 ;
著有:《硯池隨筆》、《美育三講》、《花鳥圖冊》、《劉紀書畫選》等。
劉紀作品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