裝裱要求 | 貨號 | 價格 |
---|---|---|
畫芯(未裱) | G4C88E6ECED7DA-1 | ¥0 |
鏡片(成品) | G4C88E6ECED7DA-2 | ¥0 |
松,傲霜斗雪、卓然不群,最早見于《詩經·小雅·斯干》,因其樹齡長久,經冬不凋,松被用來祝壽考、喻長生:“秩秩斯干,幽幽南山。如竹苞矣,如松茂矣。”松的這種原初的象征意義為道教所接受,遂成為道教神話中長生不死的重要原型。在道教神話中,松是不死的象征,所以服食松葉、松根便能飛升成仙、長生不死。被賦予高潔不群地形象。
鶴(丹頂鶴),是中國珍稀禽類,其鳴聲高亢響亮。《詩經》有云:“鶴鳴于九霄,聲聞于天。”說它能飛得很高,在天上鳴叫。鶴被道家看成神鳥,在鶴前加仙,又稱仙鶴。鶴的壽命一般在五六十年,是長壽的禽類。道教故事中有羽化后登仙化鶴的典故:傳說晉時,遼東有個叫丁令威的人,學道后化成鶴仙。又說,松是百木之長,長青不朽,千年古松之脂能變茯苓,服食者可長生,所以學道者愛在古松之下修行。《神境記》中有這樣一個故事:古時,滎陽郡南郭山中有一石室,室后有一高千丈、蔭覆半里的古松,其上常有雙鶴飛棲,朝夕不離。相傳漢時,曾有一對慕道夫婦,在此石室中修道隱居,后化白鶴仙去。這對松枝上的白鶴則是他們所化。這樣,“松齡鶴壽”和“松鶴長春”的吉祥寓意,就衍生出許多吉祥祝壽的圖畫來,成為從古至今民間美術作品中常見的題材。
?